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重生军工子弟 2010 F-14也装鸭翼!你们跟鸭翼卯上了?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4 04:30:49
        
第2008章 F-14也装鸭翼!你们跟鸭翼卯上了?
        
“郑部长,您不能这样没信心!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咱们军费增长也会很快的……”
        
谢凯见自己玩脱了,有些担忧。
        
万一吓着了海军的大佬们,他们不整航母了,那还得了?
        
这年头,因为他跟404的快速崛起,国家经济确实比历史上增长更多,仅仅是去年,GDP总量,就已经超过10万亿,将近11万亿,今年GDP总量,估计会突破13万亿。
        
GDP增长了,国家却并没有给太多经费,一年仅仅1200亿。
        
当然,这相对来说,也增长了不少。
        
原本,大东风泄密案,谢凯明明可以阻止,一直到最后那孙子把资料偷出来,即将发出去的时候才下手。
        
虽然没有再一次泄密,可国内大佬们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
        
于是,军费就开始了补偿式的增长。
        
即使这样,相对于一支航母舰队需要的经费,这点军费也是远远不够的。
        
当中国开始改造瓦良格号的时候,已经是2005年了,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8万亿,军费也达到了2475亿。
        
当辽宁舰服役的时候,已经是2012年了,国家GDP更是达到了53.86万亿,军费更是增加到了6702亿。
        
造航母,养舰队,基本上问题都不大了。
        
可现在的海军大佬们,不知道十多年后的事情啊!
        
“这玩意儿太烧钱了。”郑铭摇头。
        
说到底,他真心希望海军能拥有航母舰队,而且越多越好。
        
最好是把中国的海疆全部铺满。
        
三大舰队,每个舰队配备三支航母舰队,一艘航母维护保养,一艘战备值班,一艘训练……
        
可那得有钱啊?
        
“老郑啊,又不是现在就需要这么多。每年咱们攒点家底,比如,今年准备3架舰载机,明年准备几架……航母从制造到舾装,再到可以交付海军,怎么也得七八年时间吧?这样一来,压力不是就小了?”
        
好像是这么个理。
        
但是郑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海军官兵都迫切希望海军能拥有航母舰队,那才是大国海军应该有的姿态。
        
从一开始,虽然谢凯最早就说海军太耗钱,表现出对海军装备兴趣欠缺,好多项目还是齐志远一力主导。
        
可现在这感觉,郑铭总觉得,这是谢凯主导的。
        
把整个海军都往航母舰队的方向引。
        
现在在航母这个坑里面,航母已经开工建造了,海军能从这个吞金巨兽的嘴里跳出来么?
        
“你把郑部长吓到了。”莫齐看着郑铭的表情,尤其是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偷偷拉了一下谢凯的衣角,语气中有着不少的责备,“万一到时候海军觉得航母太耗钱,咱们国家又得多等很多年才能有航母舰队。”
        
看看郑铭的反应,谢凯如何不知道?
        
早知道,就不该提这事儿。
        
毕竟,他所谓的以后的事情,那真的是以后的事情。
        
至少,应该是F-14、歼-15的下一代,具有隐形功能的新一代舰载战斗机。
        
当F-14配备了矢量引擎,气动外形再进行隐身设计,原本圆润的外形变成棱角分明的隐身设计,这种战机会如何?
        
最好是如同雅克-141那样,再增加一个转喷口发动机,以此确保这种战机可以垂直起降……
        
事实上,现在的404跟611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论证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以F-14跟苏-33为基础,增加雅克-141的动力系统作为参考,同时等待歼-20的隐身设计完成,以此打造一款新的舰载战斗机,这是谢凯在404亲自干涉的最后一个战斗机研发预研项目。
        
“怎么会,海军要想发展,航母舰队那是必须的。如果咱们是小国家,或则国家没有可能富裕起来,航母舰队确实没有任何意义,只会造成负担。但是咱们是大国啊,海军也在加快发展速度……”谢凯对海军有着非常大的信心。
        
任何人,知道二十年后会如何,都会有信心。
        
到了二十年后,别说一支航母舰队,五六支都能养得起。
        
“何况,他们还可以借着机会要钱呢。就看他们怎么干了。”谢凯看着陷入沉思的郑铭。
        
一路上,郑铭丝毫都没提海军给祖国母亲亲生,给全国人民拜年的事情。
        
这让谢凯琢磨,是不是给空军说说,让他们把部队还大量装备的歼-6拉出来给祖国母亲祝寿,向全国人民拜年?
        
不,最好是用歼-5。
        
现在歼-5虽然已经不在空军作战序列了,却依然还在发挥余热,承担着训练机的重任。
        
原本404准备以这些飞机为基础,改造成无人机,空军宝贝成啥呢。
        
歼-5会不会太过分了?
        
一路上,纠结着这问题,飞机很快到了蓉城。
        
132厂,随着这些年404研发的超-7订单的火爆,规模扩大了不少。
        
几乎有一半的车间都是这些年修建的轻钢结构厂房。
        
只是可惜,现在超-7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订单了。
        
132厂的不少厂房就这样闲置了下来。
        
要不是空军逐步开始加大歼-10的采购力度,132厂的这些厂房,估计都会向着民品领域转移。
        
“谢凯,你怎么来了?”
        
对于眼前的年轻人,从副厂长转正的陈弼之表现得没有沈霍伊那么热情。
        
当然,这也是因为双方关系太好,足够熟的原因。
        
“没事儿干,闲得无聊,来这边溜达溜达呢。”谢凯随口回答,“海军可能需要舰载机……”
        
“仿制的F-14?你不是说那玩意儿没有多大用?难道他们看上了超-7?”陈弼之来了兴趣。
        
超-7甲/乙两型,一款用于作为高级教练机,一款列装部队用于战备值班,本来就是适合海军的。
        
可惜,谢凯一直捏在手里,不卖给海军。
        
“超-7他们应该会订购一些,更大的可能,则是重型战机。毕竟,苏-30的产能太低,价格也太高了一些。”谢凯其实也不知道海军是否会再一次提出采购超-7。
        
这次郑铭让他来这边,谢凯自己都不知道海军装备部的想法。
        
“那估计就是了。咱们没有其他机型适合海军。”陈弼之看着郑铭向总共赵斌询问情况,打量着。
        
一行人边谈边走。
        
对于132厂这些年的发展,谢凯非常熟悉。
        
因为歼-10的提前服役,有超-7作为技术验证,再加上有404足够的投资跟技术供应,空军目前装备的歼-10虽然依然以每年攒家底的形式缓慢增加,不过数量也比历史上多了很多。
        
“那边发动机的投入,404真不打算追加了?要知道,目前咱们的涡扇-10虽然勉强符合歼-10的需求,还是有很大不足。”
        
陈弼之试探着。
        
404基地内部军品项目跟民品项目矛盾越来越尖锐。
        
一旦无法获得404的资金支持,132这边的不少项目都会受到影响。
        
歼-10是国家财政拨款,持续的性能改进,那同样也是必须的。
        
甚至歼-7的持续改进,也有财政拨款。
        
而歼-20这款隐身战机,曾经611所申请过经费,最终还是被否决了。
        
也不算彻底否决,上级只拨付了部分经费,让132这边做前期准备工作。
        
谢凯只是微微一笑,“基地内部的事情,我也不清楚。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放到管委会的决策会议上讨论。”
        
“那隐身战机,方案论证差不多了,可能需要准备投入到设计过程……”没有得到答案,陈弼之也不死心。
        
跟404最早合作的时候,谢凯就从132厂跟611挖了人,开发四余度电传操作系统。
        
十多年时间过去,这种技术,已经成熟。
        
“设计不需要太多经费。”谢凯依然没有回答。
        
陈弼之不说话了。
        
一行人已经进入到了实验车间。
        
132厂的实验车间,远比在祁连山里面的无人机实验车间大很多。
        
出现在众人眼中的,不是歼-10,也不是隐身战机的歼-20,而是F-14。
        
“原来404为了减轻难度,把可变后掠翼改为固定后掠翼的设计,技术难度降低了很多,不过战机在空中的机动性,差了不少。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以当年强-6上可变后掠翼的成果,目前可变后掠翼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整个厂的总工,赵斌滔滔不绝地向众人介绍眼前这架已经明显跟原来不同的F-14模型。
        
原本平直的机头,略微向下垂;两侧方形的进气口,也改成了DSI鼓包式进气道;整个机身机头两侧,也增加了一对不算很长的边条翼,或则算是鸭翼?进气道就在边条翼下方……
        
仅仅是看眼前这模型,跟F-14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有必要增加边条翼?在最小后掠翼角度的时候,这反而会影响战机的空中机动吧?瞎搞!”郑铭不是航空专家。
        
可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
        
132跟404的这下专家,好像是跟鸭翼卯上了?
        
“老郑,这是鸭翼呢。等展开到最大后掠角,您就知道了。”谢凯一脸笑容。
        
这是他的坚持。
        
赵斌也是一脸苦涩,“当初我们根本就没想过这事情,F-14的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的气动布局,本来已经非常优秀。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结构也比较复杂,然后……”
        
然后就是眼前这模样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