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翌日清晨,天还未明。
        
于庭院内晨练后,又吃过早饭,也才不过辰时初。
        
见小红和春燕都一脸的瞌睡迷糊,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盹,贾琮知道两人昨夜熬的狠了,便道:“昨晚说了不必等我,你俩非要等。
        
今早也不用你们服侍,你们偏跟着起来。
        
这会儿知道困了?
        
再去睡会儿吧,那两位多半要等到巳时初才来。”
        
小红和春燕哪里肯,贾琮又道:“休息不好没有精神,就做不好事。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说的算,快去。”
        
听他带着命令的语气,小红和春燕心里却暖暖的,也不再执拗,一起回了东边耳房歇息去了。
        
进了东耳房,春燕巴巴的看着小红问道:“小红,你说咱们是不是就像戏文里说的那样,得遇明主了?”
        
小红噗嗤一笑,连连点头道:“是呢是呢,你说的很是呢!”
        
春燕听出她话中的戏谑,没好气的白了小红一眼,自己也噗嗤一声笑出来。
        
只是两人虽然都在笑,心里又何尝没有感慨?
        
当丫鬟的,能像她们这样走运的,真真不多。
        
虽然真正的大家子弟,暴虐残苛的不多,但像贾琮这样体恤下人的,也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是漠视的态度,尤其对姿色不佳的婢女。
        
不会刻意苛虐,但也没有多少容忍耐性。
        
一板一眼都不许错,否则就要被呵斥,还会让管教嬷嬷带去严厉管教规矩。
        
美其名曰:依礼而行,治家有方。
        
哪有今天这样,打瞌睡被呵护还让补觉的好事?
        
虽然传言中,宝二爷也极心疼女孩子,可他心疼的都是漂亮女孩子。
        
再者,贾琮还这般勤于课业,还被传说中的孔老国公褒赞。
        
这让心中颇有抱负的小红和春燕都觉得,她们这回真的没跟错主子。
        
的确是明主呢。
        
……
        
却说将小红和春燕赶去睡回笼觉后,贾琮就着烛火,再次开始了一天的课业。
        
四书八股经义文章,说到底,还是要下苦功,做水磨功夫的。
        
欲速则不达。
        
前世大学闲暇时,贾琮也曾看些历史小说。
        
看到好多小说中的主角,穿越没二年,就以高超的水准,一连考中秀才、举人、进士,乃至六首齐中。
        
好些人因而骂死八股臭八股,好似背了四书五经就能做八股。
        
这般料想之辈,多半都是与贾琮之前想的一样……
        
然而真正接触后,才会发现其实并非只背好四书五经,就能做好八股文章。
        
毕竟四书五经加起来才多少字?
        
难道古往今来那些落第之辈都如此蠢笨,都在偷懒,所以他们背不会?
        
难道那些皓首穷经的老童生,就不知道死背书?
        
不是他们不背,而是他们穷尽一生,也背不完浩瀚如烟海的程文典故。
        
譬如四书中,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能单独拿出来衍化出无数的注释和大道文章。
        
而习经者,正是用那些注释和大道程文,去破题,去解题。
        
虽贾琮背完了《大学》,也理解了大概,可距离真正吃透运用,还不知差多远。
        
学习四书五经,说到底,学的是那些注释经解。
        
对于这些,只能用时间来慢慢积累底蕴,将四书五经一点点磨到融会贯通,最终学为己用,才算学成。
        
所以,就算是穿越者有成熟的学习方法,区区一二年的时间,也是远远不够的。
        
童生秀才或许还可勉强一搏,至于其他,却是想多了……
        
贾琮曾见好些人拿前朝神童杨廷和来类比,言既然杨廷和十二岁能中举,其他人为何不能?
        
他们却不知,杨廷和自两岁显露天赋起,其母就每日不坠的教其认字识文。
        
四岁起天赋更佳时,还专门宴请名师教导。
        
一年到头也只有一天假期,其余时日日日苦读不坠。
        
如此勤学,也要八年之功,至十二岁方一举中举。
        
之后又苦读七年,积累底蕴,方才于十九岁考中进士,还不是前三甲……
        
如此天赋,又得名师指点,尚且需要十数年的积累。
        
那些幻想学个一二年就能一路考穿的人,实在是痴人说梦。
        
再者,杨廷和又是何等惊艳的天赋,寻常人谁人能比?
        
打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你前世就是个学渣,作文没得过全国作文大奖,那么穿越后,八成还是学渣的命。
        
做文章什么时候能用归纳法来学习了?
        
做好文章和写好作文是一个道理,更需要灵性,也更需要悟性。
        
而灵性和悟性的作用,就是能在浩瀚如烟海的典故文章大海中,挑选出最恰当的“贝壳”,然后组成盛世华章,甚至赋予灵魂。
        
通俗些说,就是一篇好文章,需要九十九的汗水,加一分的天赋。
        
而那一分的天赋,最为重要。
        
否则也不至于那么多的学子,苦读到白头,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却依旧做不出有灵性的好文章。
        
幸运的是,贾琮前世作为一枚大学霸,虽然学的是医科,可他对文字天生敏感,极有灵性,从小到大多次获得全国作文大奖。
        
虽然作文和经义文章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文字之间总是有通性的。
        
总之,他不缺那一分文字天赋。
        
因此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沉下心来,用九十九分的汗水,去积累底蕴。
        
……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贾琮始终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平常温润的双眼,此刻也聚精会神,显得犀利明亮。
        
所谓的学习效率,除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说白了,无非“专注”二字。
        
绝大多数都知道,也明白这点,只可惜他们做不到……
        
三百千等蒙学贾琮已学通,接下来,便是儒学十三经。
        
如果说蒙学相当于后世的小学,那么十三经的学习,就是中学学习。
        
所谓儒学十三经,就是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和《孟子》十三本经传。
        
其中四书五经且不说,《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春秋三传,注释春秋重在史。
        
《孝经》则为论述孝道的专著。
        
而《尔雅》则是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通俗些说,就是解读经义的工具书。
        
十三经为儒学根本经典,将这十三经背熟了理解透了,才算是“中学毕业”。
        
之后,才有资格和底蕴解读先贤名师的经义文章,如《昭明文选》,《八大家文抄》。
        
《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组织文人所编,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朝,八.九百年间百余位名家之作。
        
而《八大家文抄》,则是韩愈、三苏等八位经学大家的文章。
        
之后还要再读如《国语》、《国策》、《汉书》、《楚辞》等史书,以壮视野胸怀。
        
读懂读透这些先贤文章之后,腹有经纶,方能开始自作经义文章之路。
        
而贾琮如今还远未到“上路入门”这一阶段,他还在研习十三经,还刚在积累底蕴的阶段。
        
实际上,若非贾政将自己的藏书都送给了他,光这些书籍贾琮都置办不齐,也置办不起。
        
寒门难出贵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通常江南富庶之地,一家也只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天色渐明,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
        
当贾琮听到一些动静,抬起头时,窗外已经大亮。
        
看向正在往炭盆里添炭的小丫头子觅儿,他道:“现在几时了?”
        
觅儿忙笑着应道:“回三爷,辰时末刻了,快巳时了哩。”
        
贾琮点点头,辰时末巳时初,也就是快早晨九点了。
        
这个年代的计时挺有趣,时辰自不必多说,一天十二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后世的两个小时。
        
而所谓的“刻”,是指用沙漏计时,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大约是十四分二十四秒。
        
另外,一夜又分五更,一更天大概是晚上七点至九点,二更天则是九点到十二点。
        
常说的三更天了,说的就是十二点到一点。
        
贾琮从辰时初开始学习,至此已经坐了两个小时了。
        
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下筋骨。
        
正巧娟儿又进来添水,便走了出去透透气。
        
免得小丫头们做事时蹑手蹑脚的,唯恐惊扰了他。
        
站在门前月台上,放眼望去,能看到许多砖石上,都有精美的雕刻。
        
屋檐向上弯起的飞角,气势飞扬。
        
雪白的墙肚,虎皮磨石为基。
        
庭院两边种着几十尾墨竹,临冬不枯。
        
墨竹院曾是贾政和贾珠的书房,虽不大,但颇为精巧雅致。
        
和他当初住的东路院耳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非不远的几年后贾家必有山崩之忧,会造成家破人亡,贾琮其实愿意这样慢慢读书,靠自己搏出一个未来。
        
也能避免和贾政等人起利益冲突。
        
只可惜……
        
在月台上做了几个扩展动作后,他轻轻一叹。
        
不过随即眼神又坚定下来。
        
如果他不努力改变大势,几年之后,整个贾家都要崩塌落魄。
        
死去的又何止一两个?
        
他绝不可因为眼前之事,就心软动摇。
        
毕竟,他的本心非自私自利。
        
“吱……呀!”
        
正当贾琮伸展完,要折返回房继续学习时,庭院木门忽地打开。
        
一个扎着两个小发髻的脑袋,探了进来。
        
脑门上满是汗水,一对毛毛虫眉毛下,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
        
红扑扑的脸上,有些汗渍。
        
正当她看到贾琮,一怔之下想退回去,不妨背后有人狠推了她一把,便“哎哟”一声踉踉跄跄的跌进来,险些跌倒。
        
身后背着一个看起来就很沉的书箱,面色惊慌。
        
门后传来一道有些刺耳的小公鸭子嗓音:“小吉祥,你磨蹭什么?
        
臭丫头,仔细跌坏了我的书箱。
        
粗手粗脚的,真是好蠢的丫头……”
        
随着骂骂咧咧之声传来,贾环吊着膀子晃晃荡荡的身影,也进了庭院中。
        
看到贾琮站在月台上拧眉看他,也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怼道:“看什么看,还想让我给你磕头见礼怎么着?”
        
这倒霉熊孩子,真惹人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