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金明池,草场。
        
“啪!”
        
相隔十步,江昭轻轻一丢,箭矢擦着铁壶飘过。
        
“可惜了。”江昭摇了摇头。
        
投壶之术,他小时候倒也玩一玩,有时甚至可十发九中。
        
可惜,自从忙于学业,未免生疏,丢了准头。
        
如今,也就堪堪十发三、四中而已。
        
江昭一过,就轮到了顾廷烨,他往前走了一步。
        
瞅准,一抬手。
        
“哒!”
        
不偏不倚,正中壶心。
        
“好本事!”苏轼连连抚掌。
        
这个时代,一些游戏并非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一如马球,就隐含一定的马术要求。
        
这投壶的准头,实则与射箭也有一些关系。
        
顾廷烨一身投壶本事百发百中,一点不空,可不就是好本事?
        
“仲怀的确是有一手好本事啊!”江昭抚掌,出声赞誉道。
        
“哈哈!”顾廷烨谦逊一笑,罢了罢手。
        
就要说话,却有一位丫鬟急步走了过来。
        
“公子,公子!”
        
那丫鬟走向齐衡,轻声道:“郡主娘娘有事要找公子。”
        
少年齐衡一怔,望了一眼长亭的方向,乖巧点头。
        
自古以来,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吴、越、晋十大称号为封号者,最为尊贵。
        
也因此,齐衡的高祖父——初代齐国公,毫无疑问是勋贵圈最顶级的存在之一。
        
但因齐衡的曾祖父、齐衡的祖父、齐衡的父亲连续三代都是纨绔子弟,并没有维护国公权势的本事,齐国公府也就日渐衰微。
        
时至今日,已经三代人没有根植军中,堪称无权无势,仅有个国公之名的空壳。
        
这一代的齐国公无权,为了适当求得一点权势,却是娶了皇后娘娘养大的义女,也即平宁郡主。
        
平宁郡主受皇后娘娘抚养长大,眼高于顶,性子也就相对强势。
        
郡主与国公,本来都是勋贵圈顶级的存在,不存在高低之说。
        
郡主嫁于国公,也就算不上高嫁、低嫁。
        
可惜,理论上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一回事。
        
齐国公府已经三代无人从军,这一代的齐国公也实在没什么本事,面对郡主自是没什么底气,唯有唯唯诺诺,百依百顺。
        
这一来,齐衡自幼见父亲唯唯诺诺,母亲又是个异常强势的性子,他却是万万不敢有半分忤逆母亲的意思。
        
丫鬟一来通报,齐衡不敢怠慢半分,连忙拱手一礼:“母亲相召,不得不唐突离去,还望见谅。”
        
“无碍。”江昭罢了罢手。
        
他不清楚平宁郡主为什么召回齐衡,但却知道平宁郡主的强势性子与齐衡的懦弱性子。
        
既然平宁郡主相召,那齐衡肯定不敢忤逆。
        
江昭望了一眼齐衡,暗自摇头。
        
方才,齐衡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君子风度,亦或是放不下小公爷的身段。
        
反正,他都没怎么说话。
        
就连投壶,也没有参与,仅是站着观望。
        
江昭是知道剧情的人,自然知道齐衡这么一个人。
        
但章衡、苏轼、苏辙、曾布几人可不知道剧情。
        
就方才齐衡端着身段的样子,其实就已经非常减分。
        
读书人的气度?
        
呵!
        
就这几人,谁还不会读书不成?
        
既然齐衡端着身段,那自然也没有谁会惯着他,主动贴上去。
        
长达一炷香的投壶时间,除了顾廷烨偶尔与齐衡说一两句话,其余人与齐衡说的话合在一起怕是都不超过五句。
        
这会儿一走,齐衡怕是混个眼熟都难!
        
从章衡、苏轼、苏辙、曾布的举止就可看出一二。
        
除了为首的江昭,其余几人甚至都没有抬手回礼。
        
“齐衡告辞。”齐衡拱手一礼,连忙往长亭赶去。
        
同一时间,顾廷烨也暗自摇头。
        
作为勋贵中少有读书成器的存在,齐衡早就习惯了“君子风度”的赞誉。
        
也因此,他几乎都在端着自己的举止,儒雅温和,冷淡疏远。
        
殊不知,这个小圈子最不缺的就是读书厉害的文人。
        
这样的君子之风,表现得也太过刻意。
        
顾廷烨执拗归执拗,却也是聪明人,自然知晓以江昭为首的这个小圈子的含金量。
        
这些人,无一不是年轻一代读书人的顶点存在——庶吉士。
        
这几乎就是年轻一代含金量、含权量、含名量、含才量最高的小圈子。
        
要想真正的融入这个小圈子,亦或是勉强游离于小圈子外,成为小圈子的“编外人员”,起码得有一手绝技傍身。
        
再不济,哪怕不混成“编外人员”,就混个眼熟,相互之间勉强称得上朋友,你起码也得放得下身段一起玩耍。
        
须知,单是三鼎甲,这个小圈子就包含了两位。
        
一旦融入了这个小圈子,亦或是成为了小圈子的“编外人员,最不缺的就是出名的机会,最不缺的就是表现自己的机会!
        
就如他一样,已经有了点小圈子“编外人员”的迹象。
        
而作为唯一出身武将的人,将来这几位要是有了需要武将的地方,他肯定不会缺表现的机会。
        
可惜,齐衡并未把握住机会。
        
一无绝技傍身,二不能放下身段一起畅玩,又岂能成为朋友?
        
况且,这种一起投壶玩耍的机会,可不常有。
        
你以为翰林修撰、翰林起居舍人、翰林庶吉士,这些人物时刻都有时间跟你投壶呢?
        
顾廷烨回首望了几眼。
        
不出意外,齐衡的离去甚至都没怎么引起几人的注意。
        
一个方才认识不到一炷香的“小公爷”,端着身段,都不怎么说话。
        
这不纯纯陌生人?
        
“哒!”
        
“嘿!”
        
苏轼一投,箭矢擦着铁壶边缘落了进去,引起几人一呼。
        
“呀!”
        
“苏庶常好本事。”吴大娘子三步并作两步,脸上挂着笑容,举手投足间一股子英气,让人平添好感。
        
就在她身后,还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郎。
        
“吴大娘子。”顾廷烨拱手行了一礼。
        
如此,江昭、苏轼、苏辙、章衡、曾巩几人方才知晓眼前这位甚是豪爽洒落的妇人,就是此次金明池马球会的举办者。
        
“吴大娘子。”
        
几人相视一眼,齐齐拱了拱手。
        
“方才惊鸿一瞥,望见几位竟是来了金明池,心中生怕怠慢,这就过来喊一声。”
        
吴大娘子爽朗一笑,举止间毫无做作的扭捏姿态,让人心生好感。
        
江昭温和一笑:“吴大娘子言重。”
        
吴大娘子是擅长交际的人,深知不可交浅言深,打招呼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是叨扰,惹人厌烦。
        
她指了指身后的少年郎:“这是小儿梁晗,要是诸位有什么需得的东西,大可与他说上一声。”
        
少年梁晗上前拱了拱手:“在下梁晗,几位要是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可以来找我。”
        
几人微微颔首。
        
吴大娘子见此一笑,蹲膝一礼:“如此,我也就不过多叨扰。”
        
言罢,吴大娘子拉着梁晗,往女眷的方向走去。
        
江昭眉目微抬。
        
怪不得吴大娘子能办好金明池马球会呢!
        
就方才的情形,绝大多数贵妇估计都会选择留下梁晗,让儿子结交朋友。
        
殊不知,这样仓促驻留,要是不会说话,就有可能跟齐衡一样。
        
走吧,可能不太好。
        
不走吧,又不会交际。
        
而结局就是连混个眼熟都难。
        
吴大娘子这样儿子露一面留个印象的做法,就很不错。
        
一次见面勉强留个印象,二次、三次慢慢的也就眼熟起来。
        
女眷一方,或许是因为认识盛华兰的缘故,又都是女子,吴大娘子说的话倒是多了一些。
        
但也就不到十句话,就带着梁晗离去。
        
吴大娘子一走,几个大娘子继续锤丸。
        
江昭几人继续投壶。
        
“说来,仲怀是要去书院读书,锻炼谋略本事?”江昭疑惑的问道。
        
方才,几人交谈,顾廷烨说过要通过读书,争取成为一名儒将的事情。
        
“正是。”顾廷烨点头道:“男子汉大丈夫,若要实现抱负,非得心中有稿腹不可。”
        
作为次子,他并无爵位继承权,他也无意与大哥争夺侯爵之位。
        
过往,他根本没什么关于前程的规划。
        
有意读书,也是前不久才有的决定。
        
一方面,这些年母亲的早逝、父亲的误解、大哥哥的针对,都让他意识到不能再游手好闲。
        
另一方面,则是因认识了江昭与盛长柏两人。
        
下了一次淮左,认识了江昭与盛长柏两个读书人,顾廷烨可谓眼界大开。
        
怪不得父亲说自己过往交的都是些狐朋狗友!
        
一对比,老父亲还真......没说错?
        
朋友优秀,那自己也不能太落后,他也因此有了读书的心思。
        
不曾想,读书心思还没多久,又渐渐认识了章衡、苏轼、苏辙、曾布这个特殊的顶级小圈子。
        
如此一来,他对未来的规划可就又有了些变动。
        
一向有些迷茫不清的未来,一下子就清楚不少。
        
读书还是得读,但却是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军伍本事。
        
作为顶级文人小圈子中唯一一位武将出身的人物,他一旦从军,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这可比科考有前程太多。
        
毕竟,武将出身,哪怕真的考上了进士功名,也注定为文人所不待见,上限基本定死。
        
本来,他读书就是为了谋个出路。
        
如今,读书从军,也是不差!
        
这一来,纯粹的读书考取功名的心思,也就转变成了读书锻炼谋略、军伍本事。
        
这些想法,转变非常之快,但又切实存在。
        
“可计划好了要去哪儿读书?”章衡投进一壶,出声问道。
        
“尚未决定。”顾廷烨摇了摇头。
        
章衡沉吟道:“建州有一书院名为建安书院,若是仲怀有意去,我可书信一封举荐。”
        
“眉州有一云庄书院,亦是不错。”一向寡言少语的苏辙插话道。
        
“还有北园书院。”苏轼补充道。
        
曾布点头道:“南丰书院也还行。”
        
武将勋贵,少有英武而读书者。
        
顾廷烨武力本事不俗,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
        
既然他有了读书的心思,几人自然不介意相助一二。
        
毕竟,顾廷烨可是要成为儒将!
        
“扬州学业兴盛,以梅花书院为其最。”江昭再次给出了一个选择。
        
就几人所说的书院,可能他们都没去读过,但不影响他们在当地有面子,一封书信即可举荐顾廷烨入学。
        
“这几座书院,都是天下有名的书院,差距也大不到哪里去。要是仲怀有意,不妨去梅花书院试一试。”江昭补充了一句。
        
他不太希望顾廷烨去白鹿洞书院读书。
        
朱曼娘,那可真是柔弱而不能自理啊!
        
“这......”顾廷烨略一沉吟,就有了决意。
        
他望向其余几人:“几位兄台的好意,顾廷烨实在感激不尽。”
        
“不过,我除了扬州以外,从未去过其他地方。如此,就麻烦子川为我书一封举荐信,助我去梅花书院读书。”
        
上次待在扬州足足一月有余,他也适当逛过梅花书院。
        
扬州学业兴盛,梅花书院教出过不少进士,的确是个适合读书的好地方。
        
“哈哈!”江昭爽朗一笑,罢了罢手:“不麻烦。待我写好了举荐信,便让人送去顾家。”
        
“多谢。”顾廷烨拱手一礼。
        
就在这时,一位妇人走了过来,欣然而笑:“怎么,二郎竟是起了读书的心思?”
        
小秦氏脸上欣慰一笑,心头却是猛地一沉。
        
这逆子,性子已经被她惯得张扬,怎么还能沉下心去起了读书?
        
“母亲?”顾廷烨望见小秦大娘子,连忙迎了上去。
        
对这位十分关爱自己、对自己视若己出的继母,顾廷烨非常爱戴。
        
“这位是我母亲小秦氏。”顾廷烨介绍道。
        
“小秦大娘子。”江昭几人相继颔首。
        
涉及官眷,能少说话就少说话。
        
小秦氏也不意外,她一脸的仁慈的望向身边的顾廷烨:“小儿性子顽劣,素有纨绔之名,要是有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一句话,就透露了顾廷烨名声不好。
        
当然,这话在不同人眼中就不同的意味。
        
在顾廷烨眼中,自然是着重于“还望海涵”几个字,认为这是母亲的关怀。
        
“仲怀是勇武之人。武将出身,名声差点也无妨。”江昭说道。
        
就这个小圈子的人而言,几乎都是名扬天下的存在。
        
顾廷烨的些许纨绔之名,连汴京都不能传出,已经不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名声。
        
况且,就像江昭说的一样。
        
武将出身,名声差一点,那不是常事吗?
        
说句不好听的,但凡要让顾廷烨名声好起来,方法简直不要太多。
        
让顾廷烨上一次战场,他们几个一人送一首诗,只管赞扬大义,谁还能黑的动?
        
扬名而已,文人最擅长的东西!
        
小秦氏见几人都不在意顾廷烨的名声,仁慈笑容一下子勉强了不少。
        
她挥了挥手,自有丫鬟呈上糕点、水果、酒水。
        
“如此,我也就不便过多叨扰。”小秦氏万福一礼,向着长亭的方向回去。
        
顾廷烨往前送了几步。
        
江昭摇头一叹,语气古怪的道:“汴京人人皆道小秦大娘子贤惠啊!”
        
顾廷烨往回走来,没怎么听清楚:“我母亲自是贤惠的。”
        
说着,他走向盛放的酒水、提杯倒酒。
        
顾廷烨没听出来不要紧,其余几个擅长玩心眼子的人却都察觉了异常,齐齐相视一眼。
        
一般来说,文官都不怎么会关注勋爵子弟纨绔的事情。
        
不过,顾廷烨的名声实在太大,纨绔之名传遍汴京,几人自然也有些耳闻。
        
然而,经过几次相处,几人倒也察觉了一些不同。
        
起码,以顾廷烨的本事与谈吐,哪怕纨绔,怕也不至于有那么大的“名声”吧?
        
这事,有说法?
        
“或为隐诛于......”
        
最后一个字没说出来,但几人都是通晓经典的人。
        
颂!
        
隐诛于颂!
        
俗称,捧杀!
        
几人了然。
        
继母有亲子,性子仁慈。
        
继子名声纨绔无能,却有一身勇武本事。
        
一经点拨,一下子就清楚起来。
        
不过,几人都没有声张。
        
这种计谋,除非自己察觉,否则身在计中,几乎不可察觉。
        
“来,继续投壶!”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