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方言恍然,还真是没认出这位大佬。
        
主要是这会儿的季羡林太瘦了。
        
前些年遭了罪,还没恢复过来呢。
        
方言对他的生平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了。
        
在这本日记里,他写了一些看腿之类的内容,展现了他作为年轻人时的真实心境。相关日记内容如:
        
1932年 12月 1日:“过午要去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就是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
        
1932年 12月 21日:“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附中女同学大腿特别黑,只看半场我就回来了。”
        
这些内容在《季羡林日记》出版时,编辑曾建议季羡林删掉,但他拒绝了,认为那是当时真实的自己。
        
后来出版那可是相当炸裂的。
        
其中不乏比看腿还炸裂的……
        
这位是1911年8月6日生人,今年1978年四月还不到67岁。
        
1978年,也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刚在上个月初,恢复一级教授职称,享受到了中断十二年的高级知识分子待遇。
        
同时他又被任命为北大副校长,还担任社科院北大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印度史、中印文化关系史、印度佛教史,翻译和研究梵文文学作品。
        
这位一生获得过诸多荣誉,被尊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他的老师鞠思敏和陈寅恪,一个是民初山东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一个是当年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其学问举国皆知的大牛。
        
而且他作为北大教授和学界代表,已和叶圣陶、冰心、冯友兰等文化界名流有广泛交往,尽管之前季羡林曾被迫中断学术工作,但他凭借深厚的学术积累、学界职务及社会影响力,已成为国内东方学、印度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在文化界享有较高声望。
        
“原来是季校长当面,久仰久仰!”方言下车对着季羡林拱手。
        
季羡林对着方言问道:
        
“哈哈,这么说,你看过我的书?”
        
方言倒是没想到对方还真要问这事儿,于是说道:
        
“看过,《夹竹桃》,《天竺心影》,《敦煌变文集》,还有您翻译的《沙恭达罗》,《五卷书》……”
        
听到方言的话,季羡林有些惊讶:
        
“嚯,那看来是真看过。”
        
说罢对着方言问道:
        
“你既然都看这些,怎么不来我们北大读书?”
        
方言说道:
        
“我还是更加擅长中医。”
        
“而且我们家已经有两个读北大的,我就不来了。”
        
一旁的叶老爷子说道:
        
“他对你了解,你对他可不了解,人家除了是去年的满分状元,还是协和中医科主任。”
        
季羡林惊讶:
        
“是嘛?”
        
叶老说道:
        
“他和中侨办合作,给国内吸引侨商回来看病,拉回来不少投资,作用可比咱们写写文章作用大多了。”
        
方言说道:
        
“叶老您言重了,我也是听上级领导安排配合他们的工作罢了。”
        
听到这里,季羡林说道:
        
“哦,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有人让我协和找中医看病,说是有个很厉害的中医,看病到现在还没有治不好的病,是不是就是找你?”
        
方言点头:
        
“应该是我。”
        
“那我明白了……”季羡林恍然。
        
方言抓住重要信息,问道:
        
“对了,您身体不舒服?”
        
季羡林说道:
        
“哦,一点小问题,我已经找西医开了药了。”
        
“现在感觉已经好多了。”
        
方言问道:
        
“要不,我再给您瞧瞧?”
        
季羡林沉吟了一下,还是问道:
        
“……方便吗?”
        
方言说道:
        
“当然,我这会儿没事儿。”
        
季羡林当即表示:
        
“那咱们去办公室坐一坐?”
        
说完还看向一旁的叶老。
        
叶老点点头:
        
“走吧。”
        
接着方言锁好车,跟着他们一起进入了学校里面。
        
路上的时候,季羡林对着方言问道:
        
“对了,你刚才说你弟弟是海潮?”
        
“是写《白桦林》的那个海潮?”
        
方言点了点头:
        
“嗯,对,他就在中文系读书。”
        
季羡林笑着点了点头:
        
“我见过他,风云人物啊……”
        
看来小老弟在北大里面也是名人啊,就连副校长都说他是风云人物。
        
叶老在一旁说道:
        
“听说他现在的已经拍电影和电视剧了?”
        
方言惊讶道:
        
“您这都知道?”
        
叶老指了指一旁的季羡林说道:
        
“刚才你来的时候,我们就在说这事儿。”
        
季羡林表示道:
        
“有剧组的人到学校里来过,找他打磨过剧情,当时就是我去帮忙协调的。”
        
“他这才写多久时间,就已经刚开始拍成电视和电影了,还是好几家在一起拍,很难的了……”
        
方言解释道:
        
“那个不是他现在发布的,是新写的,主要是帮忙宣传中医文化的,也是卫生部中侨办一起牵头做的,有侨商做投资。”
        
“和你有关系?”季羡林听到这里,好奇的问道。
        
就连叶老爷子一样,方言点头:
        
“是,里面的主角原型就是我,计划也是我和合伙人提出来的。”
        
这下季羡林有些惊讶了,他问道:
        
“是嘛?这学中医还能学到这些?”
        
方言打了个哈哈:
        
“哈哈,全面发展嘛。”
        
季羡林感慨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年轻人是比我们当初要强啊!”
        
三人一路聊天朝着办公室走去,路上遇到不少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发现副校长身边除了大佬叶圣陶之外,还有个年轻人,看起来二十出头的样子,正在和两个人侃侃而谈,一点都不像是这里的学生。
        
也不知道是谁?
        
能够和他们走在一起,还能聊得很愉快的年轻人,这可是很少见的。
        
光是两位的阅历,好多小年轻在他们面前说话都结巴。
        
而刚才那个年轻人一点都看不出局促的样子,非常放松。
        
过了一会儿,消息就传开了。
        
而这会儿方言已经到了办公室里,季羡林拿出检查报告,方言正在看。
        
“反复下肢浮肿,腰酸,蛋白尿一年,劳累后会一定概率出现下肢浮肿,用手按压后凹陷明显,久久不能恢复,同时眼睑也有轻微肿胀,还伴有腰酸乏力、头昏头晕,小便量少且浑浊。”方言看着报告。
        
季羡林点头说道:
        
“嗯,西医检查了说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是我前些年留下的毛病……还好当时没发作,要不然我够呛能活到现在。”
        
他十年前刚开始那会儿还相对逍遥,后面因为帮人说话,结果被盯上收拾了。
        
曾经被折磨的想要自行了断,结果被人救了下来。
        
后来被勒令看楼门,守电话,成为不可接触者,然后他开始翻译印度的《摩罗衍那》,用这段时间,完成了翻译。
        
这期间他还是时不时要被拉出去整一整,所以身体上受到的苦,甚至要比方言老爹还多的多。
        
报告上是前段时间他在医院的检查,化验检查结果显示:有大量蛋白尿(+++~++++)、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低蛋白血症,被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现在看着气色好多了!”叶老端详着季羡林说道。
        
季羡林苦笑点头:“西药吃着确实见效,头昏、小便混浊和下肢浮肿都缓过来些。可这病根顽固得很,病情总反复,下肢浮肿和蛋白尿始终去不干净。”
        
他顿了顿,神色略显疲惫,“尤其是熬夜或累着的时候,第二天早上起来眼睑就发肿,到下午肿得更厉害,非得好好歇着才能缓解。”
        
一旁的方言关切追问:“除了浮肿,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
        
“腰酸得厉害,整个人没精神,脑袋昏沉,小便也比往常少。”季羡林叹了口气,“好在大便还算正常,就是胃口差、睡不踏实。”
        
“来,把舌头伸出来我瞧瞧。”方言说到。
        
季羡林依言张嘴伸舌,方言仔细观察,见他舌质淡、舌苔薄白。
        
随后,方言又示意他将手臂平放在桌子的书上,三指轻搭在他腕部,凝神切脉。
        
方言双手切脉后,得出脉象沉细而缓的结论。
        
随后他走到季羡林身边,说:“把裤腿撩起来我看看。”
        
季羡林乖乖照做。
        
方言捏了捏他的裤腿,发现足胫部位浮肿尤其明显,用手按压后凹陷久久不能回弹。
        
这时叶老忍不住开口:
        
“这看着还没好利索啊?”
        
季羡林连忙说:
        
“比之前已经好多啦!”
        
叶老转向方言追问:
        
“方言,他这到底啥毛病?”
        
方言仔细查看了两只脚,起身解释道:
        
“是脾肾亏虚、水湿内蕴,还伴有经络瘀阻。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属于虚劳病范畴。水肿这病,中医里有个说法说‘病根在肾,表现在肺,关键在脾’。但您看他这反复难愈的水肿,十有八九是体内有瘀血捣乱。”
        
“瘀血就像堵车一样,把三焦这条水液通道堵得严严实实,水液没法正常流动,自然就积在身体里形成水肿了,这就是咱们常说的‘血不利则水停’。”
        
“至于瘀血怎么来的,一是身体太虚,气血没力气推动血液,慢慢就瘀住了;二是外邪堵住经络,气血走不通,时间长了也会瘀滞。”
        
“季校长这个病,应该和他自身的特殊经历有关系。”
        
季羡林摆摆手,说道:
        
“嗐,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说罢他问道:
        
“那我这个能治不?”
        
方言点点头:
        
“能啊!”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9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