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1978合成系文豪 第15章 住进招待所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26 13:57:17
        
早上七点。
        
魏染胡同里弥漫着淡淡的晨雾。
        
江弦叮咣叮咣的把自行车推出院门,后座上驮着个大号旅行包。
        
穷家富路,包里不光装满了衣服,还塞了一堆花花绿绿的票,以及零零碎碎的五十块钱。
        
早上的胡同本就热闹,这会儿更是人头攒动,好像整条魏染胡同的住户都来围观他了。
        
“这就是那位大作家?”
        
“耳比眉高,妥妥的文曲星下凡。”
        
“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是,小学时候那作文就写得就好,还得过奖状。”
        
“唉,都是下乡害得,给人孩子耽误了。”
        
“......”
        
江弦感觉自己就像动物园里那大熊猫似得,被盯得蛮不自在。
        
他回过头,望了眼这条胡同。
        
阳光照亮了青砖灰瓦,杨树下的石墩上,有老人提着紫砂壶喝茶。
        
天空中,忽近忽远的鸽哨声盘旋。
        
“胡同串子当作家去喽。”
        
他蹬着二八车,哼着小歌儿离开。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这首歌是齐豫的《橄榄树》,三毛作词,在这年头还是首禁曲儿。
        
这年头禁曲儿贼多,就连《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都是黄歌你敢信。
        
“写首黄歌,也算是离经叛道的事吧。”
        
“可我又不会写歌。”
        
“可真叫人头秃。”
        
骑一小会,便到了西长安街7号,撇下二八车,找到《京城文艺》的编辑部涵牌。
        
敲了敲门,立马开了,却见个苗条女子,穿草绿色的确良。
        
“请问...章德宁老师在吗?”
        
“我就是。”
        
“老师你好,我叫江弦,《棋王》的作者,来改稿的。”
        
章德宁仿佛听到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满脸错愕的站在原地,盯着江弦,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会。
        
“你是江弦?”
        
“是,我有医科院开的介绍信。”
        
江弦赶忙从挎包里掏出信件,递去章德宁的手上。
        
“你是医科院的学生?”
        
“我是医科院的门卫!”
        
章德宁翻开介绍信,看了一眼,而后捂着嘴巴,咯咯笑了起来。
        
“你真是江弦呐,你也太年轻了,我们都以为江弦是个‘老’作家。”
        
“看来我来早了几十年。”
        
“哈哈哈,快进来。”
        
章德宁笑靥如花,引着江弦进到间小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着稿件。
        
“周老师,《棋王》的作者来了。”
        
章德宁一声喊,稿件堆后边便站起個四、五十岁仪态大方的女同志。
        
“这是周燕如老师,我们的编委,这次由她和我来负责指导伱修改《棋王》。”
        
“周老师您好。”江弦放下行李,热情的和这位周老师握了下手。
        
实际上他早就听过周燕如的名字了。
        
在后世,余华曾无数次讲过,他第一次上京改稿,就是周燕如打电话通知的。
        
“江弦是吧?别拘束,坐。”周燕如微笑着说。
        
她提起暖壶,给他倒一杯热水。
        
“你比我想象中年轻多了。”
        
“德宁老师刚才也这么说。”
        
“我们编辑部都这么认为的,我们以为《棋王》的作者是个老家伙,你可真让我们意外。”
        
“老作家可没有下乡插队的经历。”
        
“是呀,你说我们怎么全都把这一点给忽略了。”
        
“谁让他的文字那么老道呢。”章德宁插嘴说道。
        
江弦请教道:“周老师,我现在就开始改稿吗?”
        
“不用那么急,你先办下手续,在招待所安顿下来,休息休息,回头我再给你讲讲,你需要修改和注意的问题。”
        
周燕如怕他有顾虑,又补充一嘴。
        
“你放心,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有几个地方需要修改润色。”
        
“我不怕问题大,就怕问题小。”
        
“嗯?”
        
周燕如和章德宁有些不解的望向江弦。
        
这货幽幽解释道:“要是问题大点,我就能多改一段时间,多在招待所住段时间。”
        
周燕如和章德宁对视一眼,忍不住轻笑出声。
        
“你这孩子,说话跟你的文章一样直率,真讨人喜欢。”
        
“其实这次请你来,除了让你做些修改,也是想让你来看看,来交流交流,长长见识。”
        
“再就是,你还有什么好题材、好构思,可以就在这里写出来,给我们看看...”
        
听了这话,江弦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便落了地。
        
如今文坛青黄不接,正是各大文学期刊,从业余作者中挖掘好苗子的时候。
        
之前提过,《京城文艺》对有潜力的作者,实行“集束手榴弹”的办法重点培养,像是张洁、陈建功、王安忆、张辛欣...都是这么推出来的。
        
如今看来,他江弦也被当做了好苗子里的一株。
        
也就是说,只要他能一直创作作品,就能一直住招待所,就能一直蹭吃蹭住!
        
这下子奋斗的动力都来了。
        
他当然能继续创作。
        
他手里就有本未合成的中篇小说!
        
“这是你的饭菜票,一日三餐我们都负责,要是你还想吃点别的就得自己花钱了。”周燕如从抽屉里点出沓花花绿绿的票,塞去江弦手里。
        
“你改稿这段时间,住宿费我们都给你报销的,对了,你是京城本地人吧。”
        
“我家在宣武那边。”
        
“噢,那就不必了。”周燕如笑着解释,“一般外地作家来了,我们都要留他们多在京城住段时间,上故宫、颐和园玩玩。”
        
江弦震惊了。
        
啥?管吃、管住、管补贴...还管玩!
        
放到后疫情时代,试问哪个职业,能有这样的待遇?
        
直播探店都得自己买单。
        
当作家,真是条无比正确的道路呐!
        
江弦跟着章德宁,简单在《京城文艺》编辑部里逛了逛,得知他就是《棋王》的作者,许多编辑都吃了一惊,眼神不断在他身上打转。
        
江弦感觉自己真成了头熊猫。
        
从魏染胡同动物园,挪去了京城文艺动物园。
        
招待所的房间是304号。
        
单间,一张钢丝床,一张三屉桌,窗户朝南,搪瓷脸盆、铁皮暖壶、脸盆架子、塑料拖鞋一套齐全。
        
“江老师,咱们《京城文艺》条件没人文社好,招待所也比较小。”
        
“不要紧,德宁老师,我已经很满足了。”
        
江弦的激动溢于言表。
        
1978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3.9平米,京城人均居住面积4.5平米。
        
这间房都有十平方米了!
        
这哪是普通单间?
        
这分明是栋豪宅!
        
章德宁把一切都安排好,想了想,又道:“对了,你隔壁住的也是位作家,是个老大姐,人挺和善的,有空你可以串串门,和她交流下写作上的问题。”
        
“哪位作家啊?”
        
“张洁。”
        
张洁?
        
江弦死去已久的记忆开始攻击他。
        
光是她写的课文,他就学过两篇。
        
......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