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今年3月联发科刚公布了mt6577中低端智能机芯片,应该会比高通对标芯片便宜不少。
        
另外英伟达今年刚发布的tegra 3芯片就是对标高通的骁龙系列,也极具性价比.”
        
雷军想了想,直接拍板,“咱们按照第二种方案进行准备,争取在发布会前,搞定这两家,此事你亲自去办,另外带上周光平,一定评估好英伟达和联发科这两款芯片性能、功耗,跟高通进行横向对比,如果差别不大就可以,这是大前提。”
        
“就等你这句话了,我立马去准备,然后跟老周启程谈判。”
        
“阿斌!”
        
林斌扭头望去,“还有事?”
        
“不要走漏风声,注意保密!”
        
“明白!”
        
林斌走后,雷军坐在办公室老板椅上陷入沉思。
        
现在小米今非昔比,可不再是什么不知名的小虾米。
        
根据2012年第一季度华夏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统计,目前三星28%第一、苹果16.2%排第二、第三就是13.6%的小米,前三名就占据了国内60%的智能机市场。
        
去年小米将近5千万台销售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于任何一线厂牌来说小米都是求之不得的大客户。
        
高通如果涨价,其他两家如果降价,产品力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小米没理由舍低就高,就看接下来对方的诚意了。
        
要知道手机最大的成本就是芯片,而高通芯片在小米手机中的成本占比更是高达40%,芯片加屏幕成本直接占比60%,所以即便小米能跟其他零部件供应商讨价还价也只是扣些仨瓜俩枣,这也是小米利润空间没有那么大的原因所在。
        
芯片和屏幕分别是高通和夏普,不涨价就不错了,指望降价那是痴人说梦。
        
米岸芯昇的芯片想要用上最起码得等三年以上,远水解不了近火,所以目前还是得依赖于国外这些成熟的芯片厂商。
        
所以临时的解决方案就是芯片这块找到一个完美的替代品,把最难的骨头啃下来,后续卡脖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届时小米的利润率会大幅提升。
        
小米接下来和彼岸的关系,那就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只不过这种竞争不是在彼此之间,而是在各自赛道上,看谁跑的更快,谁跑的更稳。
        
陈默,那就看看咱哥俩谁能把企业做的更出色!
        
他就不信凭自己这四十多年的功力会输给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小老弟!
        
雷军起身从冰箱打开一罐可乐,吨吨吨喝了一大口,然后打了个嗝,感觉他曾经的热血青春又回来了。
        
全球智能机市场快速发展,华夏智能手机市场被小米搅动的崛起迅速。
        
由于小米起到了鲶鱼效应,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超上层当初的预计。
        
移动互联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对目前3g网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4g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有消息称明年年中左右,上面将会颁发4g牌照,而目前华夏三大移动网络运营商已经加快4g基站建设速度和规模,发令枪还没响,三家的比赛已经从入场就开始了
        
芯片领域同样如此,不像苹果和三星基本都是用自家自研的芯片,前者基本跟苹果商店一样,主打一个闭环生态,自产自销。
        
后者则是看产量,芯片产能上来了就跟一些手机厂商合作,出售一些,如果自产能力不足还是会采购比如高通的芯片进行储备。
        
其他芯片厂商看到高通在小米身上尝到了甜头,早就眼馋不已,其中就包括英伟达和联发科。
        
现在的英伟达可不是以后ai崛起的英伟达,其最新研发的tegra 3芯片对标高通的骁龙系列。
        
台湾的联发科也不遑多让,看到千元智能机市场的火爆,3月份刚推出的mtk6577芯片,专门用于中低端手机。
        
其他几家手机芯片厂商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明争暗斗,相互比较,从未停歇。
        
华夏市场早已经成为了它们眼中最重要的一块博弈阵地。
        
而国内的手机厂商也是类似的环境。
        
国内市场份额排二三名的是华为和联想,两家依托于跟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各价位的合约机,尤其是充话费送手机的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无数,销量暴涨。
        
剩下是中兴、魅族、酷派、金立、ov两厂
        
没错自诩作为小米的劲敌,魅族排第五去了。
        
现在的魅族正在研发mx2和魅蓝note2,黄章现在心里就憋着一口气,原本按照他的想法mx和魅蓝跟小米打平他就可以退居幕后,过半隐居的日子。
        
结果魅蓝由于红米产能没跟上钻了个空子,最终打成55开的局面。可另一款mx虽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但跟小米x2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而且小米还有x2pro这种高端机型。
        
一般青出于蓝作为师傅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可这种偷来的青出于蓝,格外让黄章咽不下这口气,成为他挥之不去的心结,以至于他午夜梦回假如当初同意雷军收购魅族30%的股份,会不会现在更好些?
        
魅族目前有几个明显的短板,第一就是营销渠道,营销干不过小米,渠道争不过华为和联想占据,魅族想进进不去。
        
况且魅族一直以来使用三星猎户座芯片,三星芯片价格一直很贵,而且由于销量没上来,魅族这边话语权处于绝对的下风,而且随时可能面临三星断供的风险,这一点跟联发科芯片形成鲜明的对比。
        
魅族目前也在跟高通和联发科进行接触。
        
论产品力和性价比,魅族是有信心跟小米正面掰一掰手腕。
        
但该说不说黄章心里也承认,雷军此人是有些运气在身上的,小米创立就有陈默的营销人才开了这种新型发布会的先河,随后一炮打响。
        
无论营销和资金,魅族都是绝对处于下风。
        
可弥补资金和营销这两方面的短板,想要立马加强又谈何容易。
        
黄章愁的感觉自己发际线都在不断逐渐上移,随后魅族迎来了属于它的天使。
        
他接到老马打来的一个电话,邀请他来杭州交流商谈一下合作事宜,黄章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对方的邀请,不管结果如何,起码跟马总聊聊总是好事。
        
另一边,老马为什么要邀请黄章来谈合作,其实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两方面考虑。
        
于公:
        
阿里向来跟通讯领域有合作,移动互联业务,产品和终端需要保持密切的关系,而投资手机厂商也是惯用的手段之一。
        
可国内现阶段这些企业,小米融资刚过b轮,下一轮需要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投资小米的风口已过,b轮就达到了10亿美元,到了c轮估计是几十亿美元的融资额度,阿里这时再入场明显投资回报比太低了,而且老马个人也不想投。
        
剩下的华为、联想、中兴都是各领域标杆型企业,阿里的投资连锦上添都算不上,人家根本不稀罕,只能在个别业务需求上进行一些小打小闹的合作。
        
体量小、潜力大、投资回报率高,数来数去符合这几点条件的魅族是最合适的对象。
        
魅蓝对标红米,mx和mxpro系列对标小米的x系列和xpro系列,定价策略针尖对麦芒丝毫不让。
        
目前市面上跟小米打法类似,有可能追赶上小米的也只有魅族一家了。
        
魅族如果能力压小米,让小米无暇顾及彼岸,阿里就可以联合腾讯对彼岸进行全方面的绞杀。
        
这才是阿里,或者说老马真正的目的。
        
因为彼岸崛起的速度太快太猛,晃眼间短短两年竟有打破bat三足鼎立的格局,隐有四国大战的趋势。
        
更何况阿里、腾讯和彼岸的业务高度重合,移动支付、游戏市场、社交、电商几方业务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己能看出来,老马相信小马也能看出来,彼岸的崛起势必对阿里和藤迅形成强有力的威胁,现在就隐有威胁,他不敢想象如果放任不管两年后是何场景,因此他不介意跟小马联手,先把这个潜在的威胁给铲除。
        
说到于私,那老马的理由可太多了。
        
首先就是他对雷军这个人印象就不太好,如果说小马是书生,那此人就是白面书生,因为当初创业的时候,雷军已经是知名的天使投资人,他屁颠屁颠去找雷军投资,没成想直接被拒绝了。
        
不过这个旧怨,随着阿里达到目前远超小米的规模早就被他看淡了。
        
新仇不是雷军,而是雷军的小弟,那个叫陈默的年轻人。
        
前段时间在春晚招标会,他看到这个俊朗挺拔的年轻人,对其印象就不是太好,想了想上帝只给了自己丢了点剩饭,凭啥追着对方喂饭吃啊。
        
几个月前,彼岸挖把阿里云部门都挖断根这笔账,加上彼岸的出价让阿里起码多了一倍的价格才拿下春晚合作权。
        
相对而言后者其实也还好,对老马来说无非多了一点钱,他的格局还没那么小。
        
主要是前者让阿里投入数十亿的云计算业务暂时陷入停滞,现在还没恢复如初,有非常大的风险这笔投入打了水漂,钱是小问题。
        
这块业务可是他力排众议扶上马的,如果失败,会令他在集团内的声望受损,这才是老马最无法接受的事情。
        
在他心里,有些东西阿里可以不要,但你不能抢!
        
陈默这个年轻人,罔顾江湖道义,不讲武德!
        
军儿:感谢“gossiper”大哥打赏的500点币,我给大哥敬个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