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终宋 第527章 不拘一格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23 22:05:59
        
临安,丰乐楼。
        
“恭喜诸兄、贺喜诸兄,苦等两年有余,终能缺补任官。”刘辰翁团团抱手,为几位友人庆贺。
        
“未中榜时盼登科,登科后却盼任官啊。”
        
“任了官,又作封狼居胥梦。”昝万寿笑道。
        
“好一个封狼居胥梦, 当浮一大白!”刘辰翁推杯。
        
众人大笑。
        
昝万寿是在座年岁最小之人,时年才十九岁。
        
他也能算得上是丙辰科中榜,但不是进士……而是武举。
        
武进比进士远远低了不止一等,这次汉中有大量官位、且都是高官。这其中昝万寿最低,任城固县县尉。
        
当然,这已是运气极好,官家甚至勉励了他一句, 要他效仿李瑕少年任官, 为国尽忠。
        
还是有不少进士瞧不起昝万寿, 认为他不该与进士一起入殿,唯独陆秀夫邀他同来丰乐楼。
        
想着汉中路远,赴任的一路上也该互相照应,昝万寿欣然而来。
        
他在一堆进士中却也不怯场,还能笑。
        
但这是士人聚会,能笑也无用, 很快,众人渐渐又不太理会昝万寿。
        
言谈间, 诸人或有意、或无意,看向的都是一言不发的陆秀夫。
        
陆秀夫时年二十四岁,中进士时才二十一岁。
        
真真正正的前途无量。
        
他名字清丽,文章清丽,长相也清丽。
        
另外, 陆秀夫性格极是沉静, 矜持庄重。
        
此时宴会上, 唯独他正襟危坐,姿态端正,不愿引人注目,偏还是成了众人的目光焦点。
        
刘辰翁知道陆秀夫的性子,不点他名、他绝不开口话,遂笑问道:“君实,我听淮南参议官、兼知杨州的李知州欲请你到幕下?”
        
陆秀夫被问了,方才点了点头。
        
“是,本与李知州约定,若谋不到实缺,便往淮东。未想到朝廷收复汉中,诚可喜之事。”
        
昝万寿侧头瞥了一眼,颇羡慕。显然,陆秀夫这等才干,多的是重臣拉拢。
        
那边刘辰翁又问道:“君实打算如何与李知州解释?”
        
“何去何从,皆为国做事,不须解释。”
        
陆秀夫显然不是个适合聊天的对象。
        
刘辰翁却已习惯了,自饮了一杯,又道:“可惜,我们的闻状元明年方能守完丧,赶不上这次任官汉中。”
        
“忠孝当两全。”陆秀夫道。
        
一旁的胡三省忽然自嘲一笑, 道:“来惭愧, 我登科后被任命为吉州泰和县尉,为侍奉家慈,未去赴任。这次朝廷收复汉中,我得召征,本不欲去,却被家慈打骂了一顿。”
        
“哦?”刘辰翁讶然。
        
“家慈言‘男儿不为国事尽忠,守着一老妇,汝不羞乎?’愧煞我也,此番入汉中,必要立一番功业。”
        
刘辰翁叹道:“忠孝难两全啊。”
        
陆秀夫道:“忠孝当两全。”
        
众人知陆秀夫执拗,皆苦笑。
        
刘辰翁知道再聊这些,今日这场酒宴气氛便要凉下来,忙换了话题。
        
“今日为诸君饯行,忽忆兴昌四年中秋旧事……彼时,刘声伯流放,披肝谏言;李非瑜赴蜀,迎危而上。如今李非瑜已斩酋主、驱鞑寇、复汉中,镇帅一方。反观己身,寒窗三年,又赴临安科举,碌碌无为啊。”
        
“孟会兄,莫如此,今岁恩科,以孟会兄之才,必能折桂登榜。”
        
刘辰翁高声道:“我是,诸君亦将赴蜀建功立业,当为诸君预贺。”
        
他启了话题,便有人问道:“听,四川李节帅是……丁党?”
        
胡三省点点头,道:“不错,我闻如今非‘阎马丁当’,已为‘阎李丁当’。”
        
“听闻丁青皮本已拟一份名录,被吴相抢先一步,此事属实?”
        
“千真万确,御街有一茶楼,可望到枢密院吏房院门,有人亲眼所见,今日丁青皮与吴相争吵。”
        
“丁青皮太跋扈了!”
        
“临安城逼仄,茶楼竟也能望到枢密院,朝廷体统何在?”
        
“当复汴京。”
        
“我等必复汴京!”
        
“岔远了……此番幸得吴相挫败丁党阴谋,但丁党着实跋扈!”
        
“诸君可知,新任的史转运使,曾知叙州事,如今才几年?李瑕已任帅,史转运使却成他下僚。若非丁党一手遮天,岂能如此?”
        
“听闻李瑕年不过十九,比我尚小十岁,若非媚上,如何得帅位?”
        
“但李节帅真有大功……”
        
“实为王将军之功业,李瑕有几何?何况人品与才干,孰重孰轻耶?”
        
“诸君、诸君,我等至汉中,务必警惕,防遭他排挤……”
        
昝万寿不由抿了口酒,支耳倾听这些消息,暗道这些书生士人真是了得,竟这般消息灵通。
        
堂堂节帅是何门何系,昝万寿以前还真不知道。
        
他不由凑到陆秀夫身边,问道:“君实兄,你如何看?”
        
陆秀夫到现在身子都没动过一下,淡淡道:“宴饮闲谈不能知事。”
        
昝万寿又问道:“何意?”
        
“便是天下英杰,聚众议论,也易随波逐流,失了主见。”谷暌
        
昝万寿依旧不明白。
        
陆秀夫道:“制置使由朝廷任命,在任一日,一日便为上官。而我等为官,为国为民,如是而已……”
        
~~
        
利州。
        
许魁正蹲在田陇边,看许桥头种地。
        
如今已是四月中旬,地已经翻好,种子也洒过。许桥头挑了几桶粪水,正在施肥,额头上渐渐满是大汗。
        
“呼……呼……我,许鬼斗,你怎不去种地哩?”
        
许桥头施过肥,手里还拿着舀粪的木勺子,向许魁走了过来,那粪水一滴滴地淌着。
        
许魁并不介意这熏天的恶臭,只是把身上的新衣裳脱了,仔仔细细迭好,摆在一边。
        
“我的田租出去了。”
        
许桥头一愣,挠了挠头。
        
一滴粪水便滴在他肩上。
        
他感到肩上一凉,忙将勺子甩了两下,把剩下的一点肥也洒进他的地里。
        
做完这些,许桥头才一瘸一拐走到许魁边上坐下。
        
“那你多划不来,自己种才好,今年免征哩。”
        
许魁道:“我要练兵,没工夫。”
        
“你这不是没在练兵吗?在这干坐着。”
        
“特意告了一天假,来看你。”许魁咧嘴笑了笑,又道:“我接老娘和婆娘孩子过来,他们今日便到,一年多没见了,怪想的……伱别弄脏了我新衣服。”
        
“瞧你这样,老子还不稀得看。”
        
许桥头收回手,又瞄了许魁一眼,只觉这昔日的同乡伙伴大不同了。
        
他不上来,但许魁显然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傻乎乎的乡下人,杀气、威风,眼睛里还偶尔有些思索之色。
        
“桥头啊。”许魁忽然叹息了一声,喃喃道:“孔将军问我,是想留在利州还是去汉中,你怎觉得?”
        
“那当然是留在利州啊!”
        
许桥头脖子一梗,脏兮兮的手便拍在膝盖上,又道:“祖宗的坟在这里,地在这里!你逃荒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现在这样吗?那话怎来着……衣……还乡?”
        
“衣锦还乡。”
        
“就是。”许桥头一指地上的新衣服,“这不就是……衣锦还乡吗?”
        
许魁不话。
        
孔仙与他“如今我也是用人之际,若你愿意留下,我与李帅禀明,让你在家乡当统领,有何不好?”
        
动心吗?当然,家在这里……
        
一旁的许桥头还在劝。
        
“鬼斗啊,多少年了,多不容易你才回来?就这两月,我们才见几面?怪我,忙着种田。想着等有了收成,娶个媳妇,你就不看看我娶媳妇?还有,我昨个上山,砍了两根好木头,回头把你爹的老屋子修修……嘿,我知道,你本事了,不会住那了,好赖是以前的家,家不就是根嘛……”
        
许魁听着听着,忽转头向南看去。
        
只见山道上,尘烟滚滚,过了一会,一支千余人的兵马袭卷向北。
        
他倏然起身,向那边跑过去。
        
“杨奔!杨奔!杨……”
        
来不及等许魁到,那杆“杨”字旗越来越远。
        
许魁就站在那,想了想,忽转身奔向利州城。
        
“喂,许鬼斗!你的衣服……”
        
许魁没有回头。
        
他身后的同乡、少时伙伴已全然不能理解他的志气了。
        
三年从戎,给了他太多的蜕变,他奔跑在田亩间,脑子里全是他的袍泽兄弟,以及营中那艰苦又充实的日子。
        
~~
        
汉中,蜀帅府。
        
李瑕正埋首案牍,处理着那堆积如山的案子。
        
南郑县有人偷了邻居家三只鸡;城固县有醉汉斗殴死了人;勉县有一大户人家想要叛逃蒙古;石泉县一户人家因曾为蒙人做事被群殴至死,又有人称是因争财所致……
        
有的案子,李瑕能勾判,有的则须待核查。
        
这边他才将十三份批过的卷宗摆开,那边韩承绪又抱着一堆卷宗进来。
        
“今日各州县又有五十六宗案子送来;昨夜洋州城失火了,烧了半条巷子,守军救了火,但不知如何处置;蜀道那边,守军看到了蒙军哨马,似在探汉中兵力……”
        
李瑕反而笑道:“案子多,恰明百姓开始信任我们,愿意提出问题了。汉中新复,更怕的是百姓视官府为无物。”
        
韩承绪苦笑道:“阿郎真是看得开,可惜这官府还空荡荡。”
        
“百废待兴,依我们的计划一步步来便是。”
        
“阿郎的计划先谈人事,想必文臣武将,该在路上了?”
        
“我早已去信吴潜。”李瑕道:“文臣武将,会有很多。”
        
“怕未必好用,阿郎点名要的史俊史知州就难用啊。”
        
李瑕从案牍间抬起头,道:“倒想起一句诗,送与韩老共赏……”
        
他目光落处,看不到天地间有多少人正往汉中来。多谢大家收藏评论疽荩本章
        
但已有预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