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偶像密室杀人事件里的冲野洋子之前书评区提过这个问题,不过还有人问,那就专门发个单章解释一下。
黑化一个本来光鲜亮丽的角色这种事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正如人们喜欢把一个偶像捧到神坛,然后再狠狠将他摔下一般。
去某卢看看,黑化冲野洋子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法了。
但是既然写到这个部分了,当然应该玩点有趣的东西。
所以就有杜康口中的冲野洋子和所谓的“我愿意为你而死”
这种观点。
其实当时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我这边真的没有接触过什么叙述性诡计的概念,或许偶尔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是并不是玩这个把戏的原因。
关于冲野洋子的黑化设定,各位看官重新再看一遍,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推断都仅仅是出自杜康之口。
当然就是这么设计的,一切都是杜康内心的展示而已,而冲野洋子仅仅是作为听众听着杜康的“另一个结论”
。
当然,这第二个结论运用了点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顺便致敬了波洛的“另一个结论”
。
对比一下另一个结论中的冲野洋子的老谋深算和“愿意为你而死”
却也只能扮演丑角,果然还是原著中的那个结论更让人觉得舒服吧。
同时,这也对应了决策冲野洋子经历的到底是第一种结论还是第二种结论的世界。
完全取决于各位看官的心。
之所以这么玩,刚才也说过了,并不是有意玩叙述性诡计这种东西,因为当初根本没接触过这种东西。
之所以这么写,不过是因为爱的卑微而已。
至于为什么说爱的卑微,看过序章的不妨去找找。
解释一下。
古代有个典故,苏东坡和佛印是好朋友,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什么了?佛印说,看到的是佛。
这时候苏东坡哈哈大笑,说,你看到的我是佛,我看到的你是大便。
这时候,佛印说了,我看到的佛,是因为我心里有佛,所以看到的是佛。
而你看到的是大便,那你心里是什么呢?